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范凯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思政教师作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在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中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校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高素质培养是推进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赓续红色精神根脉,筑牢思想堡垒;深化教学水平提升,建强专业能力堡垒;强化科研能力建设,打造科创堡垒,着力开创教育强国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苏晓娴:
通过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我更加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好学习通平台,敢于尝试新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也是我一直想要达成的目标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融入国际形势和全球治理等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将思政课内容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我们了解国家发展大势,掌握最新政策动态的“大课堂”。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将努力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政治强、站位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创新型的思政课教师,发挥教师在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坚定的信仰、渊博的学识、平实真挚的话语上好每一节思政课,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两会在京胜利召开,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份报告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满怀激情与希望。
2024年的“成绩单”令人瞩目,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报告中,李强总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无限潜力。
2025年的“任务书”更是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中对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我们应当珍惜新时代的大好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变革融入教学课堂,培养更多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积极投身于教育强国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并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勇毅前行,激励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思政课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播者,更是价值的塑造者。我们将继续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深厚的情怀感染学生,用真理之光点亮青春理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宋筱静:
认真研读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后,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规划,尤其是有关思政课建设的内容,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报告提及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充分展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育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高校思政课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将理论融入生活实际,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也是报告中的一大要点。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构建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我们需要加强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思想状况,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运用更加生动、鲜活的案例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明灯。
报告还强调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资源,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要持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政府对教师待遇的保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关怀和尊重,这将激励我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我将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生关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总之,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一出,就认真读取了报告原文,李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24年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报告辉煌成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特别是报告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部分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于高校的发展,李克强总理谈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为2024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深耕自己,在教育强国的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政府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们更是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报告中的诸多内容有着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与部署。从经济增长的稳中求进,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增长;从科技创新的突破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从深化改革的活力驱动,到城乡区域的协调走向,每一项成绩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每一个未来愿景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无限潜力,读来让人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一份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其中两次点名量子科技。2024年工作回顾中提到,2024年,“进”的步伐坚实有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幕的历史交汇点,我国对量子科技的战略布局已经呈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鲜明的自主创新底色。这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案例支撑,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信心鼓舞实干,激励接续奋斗。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素材。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报告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及时融入教学与研究过程。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专业素养,将报告中所体现的国家发展成就、政策导向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